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运进北京记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运进北京记
2018年09月30日 08:53 新浪网 作者 任叔岳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北京天安门广场上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碑心石是用一整块花岗岩制成的,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23吨,镌刻着毛泽东同志1955年6月9日所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150字小楷字体碑文。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运进北京记

  

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9年9月30日,举行开国大典的前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中心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会议结束后,当天下午6点,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和政协代表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毛主席和代表们一起执锨铲土,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

  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成立。这个委员会由中央及地方17个单位组成。然后,很快就有了设计方案。按照设计方案,纪念碑由碑身、须弥座和台座三部分组成,由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碑心石是最主要的大石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要刻在一块长约15米、宽3米、厚约0.6米的整块碑心石上,是建碑中最主要的一块大石料。为了保证碑心石不折断,开采石料的毛坯厚度必须达到3米,这就意味着这块巨大的毛坯石料将重达300吨以上,是中国建筑史上极为罕见的完整花岗石。到哪里去开采如此巨大的石块?专家经过对全国各大山脉岩石情况分析考察,认为青岛崂山最西端山峰浮山大金顶上的石料石质均匀,而且耐风化,最后确定采用这里的石材。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运进北京记

  

青岛浮山

  于是,开始在青岛浮山选择石材。第一步是选材,绝对不能有裂纹,哪怕是细小的裂纹也不行。可是,如何验证有没有裂纹呢?用水浇,有裂纹的地方,就会留下水渍。就是依靠这种方法,选好了采石地点。地点选好了,可开采是个难题。最初方案是用小炮炸开,但试验后不行。经反复讨论,确定沿着石料周围开一个两米多的槽。再沿着石料底部,横向开很多大楔子,周围的人调着号子一起捶,慢慢就敲开了。

  从1953年4月1日开始,工人们同时采用打槽的办法,从四边往下挖,到7月下旬,一块长15.3米、宽3.55米、厚2.1米,重达300多吨的碑心石料终于成功地从岩体上剥离下来。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运进北京记

  

1953年,运送纪念碑碑心石

  把巨石运下山,而且要完好无损,又是一个难题。青岛市政府成立了由山东省联运公司青岛分公司及其下属的山东省青岛市搬运公司,还有浮山料石总厂、台东区公安分局、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厂等单位组成的大料搬运委员会。最终确定由青岛市搬运公司起重运输队来完成。当时山坡高19米,石料高6米,距坡底60多米,坡度20度,在山坡上铺上路基,上面铺上枕木、钢轨,再垫上木板,托着石料慢慢滑动,总算安然下山。从浮山料石厂到青岛铁路专用线装车点,是整个运输过程最为艰难的一段。这段路程约15公里,崎岖不平,最初想铺一条临时铁路,但刚刚建国,百废待兴,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具备。最后,来支援的鞍山钢铁厂的起重工建议采取“滚杠”的方法。即先铺一段移动铁轨,上面铺上一层钢管。钢管上面垫上方木,上面再铺上钢板和木板,相当于给巨石安上了“轮子”。在滚动过程中,钢轨和钢管交替前移,巨石就可以缓缓前进了。直到1953年9月27日,巨石安然抵达青岛空军油库铁路专用线。15公里的路程,运了一个月的时间。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运进北京记

  

今天环渤海地区的铁路线

  到达青岛空军油库铁路专用线后,下一步的重点,就是通过铁路转运北京(运送这么个巨大的“货物,也只能使用铁路”)。济南铁路管理局肩负起这一重任。那时,济南局只有载重40吨、60吨的平板货车,无法承运超过百吨的巨石。在此之前,这块300多吨的巨石已“瘦身”两次:第一次是开采出来后,经过加工,重量减为280吨。随后,在开采地半山腰平坦地方进行了第二次加工,重量减为130多吨。济南局调度成立了由客运、货运、工务、机务、特调、军调各调度工种组成的小组,经集思广益、反复论证、民主决策,拟定了一个运输方案,报路局批准后,开始运作。首先向铁道部请求调入大型(120T以上)平板车和特殊加固器材。铁道部调度回应说,此类车辆尚未生产,从国民党和日本人遗留下的车辆中只有东北小丰满水电站有几辆,但是否符合要求,尚待测试。于是着国内没有,只好请求苏联“技术支持”,苏联专家来济南青岛实地查看后,决定从苏联查找是否有这种大型车辆。幸运的是经查找发现确有这种车辆,经批准,该车空车经国境口岸进入我国,随后入关送济南铁路管理局。但调来的平板车,最多也只能运90吨。为了安全起见,铁道部最终采取最简单也最稳妥的办法,按超载10%预算,对大石料进行了第三次加工,将石料减为94吨,连同束车设备与垫木共重100吨。全套的运输工具也装了一节车厢,警卫排和12名起重工人分别上了另外两节车厢。这列巨石专列从青岛出发,以直线20公里/小时,弯道及进站1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胶济线上缓缓而行。发铁路电报和调度命令通知有关各站,内容大致为发站、到站、起运日期、起限等级、区间弯道、坡道限速等等。车辆、货物、公安派员随车监护。各站长亲自接车。运转车长随时特别注意瞭望车辆动态,火车头派指导司机平稳操纵,大型桥梁、隧道派工作人员加固监护……根据此项命令,巨石专列由青岛站开出,一路绿灯以高等级货物列车直驶济南。接近济南站时又发生了变故,济南铁路东咽喉天桥处,角度小,宽度不适应,不能保证安全。为防万一,只好将专列行至黄台站。临时抢修一条绕过济南站经北园泺口的支线。限速为每小时10公里。由胶济线转入津浦线,然后继续北上。在津浦线中途又险些出了意外。车到德州,需换车头。司机一时紧张,挂车时把车厢撞出十几米远。警卫排长立即命令停止前进,随即再用水龙头把石料浇了个透。第二天一检查,没发现一点水迹,证明石料毫发无损。虚惊一场之后,这才放心地继续上路。1953年10月13日,运石专列抵达北京。从9月27日到达青岛空军油库铁路专用线,至此已经过去半个月时间。工人们又用老办法,把石料运到天安门广场的纪念碑工地。火车站距广场不足千米,但工人们又花了整整三天时间。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运进北京记

  

碑心石抵达北京的报纸报道

  据统计,为了把这块巨石安全运抵北京,先后有7116名工人参与其中,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了。在天安门广场,经最后一次加工,碑心石最后长14.4米,宽2.72米,厚0.6米,重约60吨。此后青岛又分两批将138块58.6立方米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花岗岩石料运送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这些浮山石材,大的如方桌、小的则如板凳,是在仙家寨加工完成的,就近从女姑口火车站运走。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运进北京记

  

今天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1958年4月22日,纪念碑终于建成了。1958年5月1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和首都各界群众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典礼。从此,一座伟大的丰碑,屹立在亿万人民的心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浮山 天安门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 石料 青岛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